一、文化
國外對“文化”的研究很多,較早給它做了相對精準解釋的是英國學者泰勒,接著許多學者都對“文化”做了解釋,但未形成統(tǒng)一定論。美國人類學家克魯伯和克拉克洪整理了相關164個解釋,整理分析后認為“文化”很難進行解釋,勉強作了一個自己的解釋,即文化是“一種源自行為的抽象概念”。
在我國,“文”本義為各種交錯的紋理,隨時間的變遷,引申出其他內涵。一是包括語言文字在內的象征符號,二是由倫理之說引出裝飾、人為修養(yǎng)之義,三是在前兩個意義基礎之上,導出美、善、德行之義?!盎北玖x和字面意思都是改變,從開始的事物形態(tài)的變化逐漸發(fā)展為教行遷善之義,而將兩個詞合在一起是在西漢以后。現代我們所用的“文化”概念,是19世紀末從日本轉譯而來的?,F在我們更多認為文化是一個群體所共有的價值觀和意義的總和,是全體人類在社會生活和實踐的過程中,創(chuàng)造的所有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。
二、校園文化建設
人們對“校園文化建設”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觀點,可總結為以下幾點:第一,認為校園文化建設就是社會活動。這些學者認為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課外活動,所有課堂教學以外的活動都是校園文化建設。第二,認為校園文化建設就是校園人創(chuàng)造的各種校園綜合環(huán)境的總稱。這些學者認為校園文化建設就是學校所有成員的意識和觀念的總和。第三,認為校園文化建設就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。這些學者認為在學校的生活中根據學生需要和學校辦學條件,來進行補充,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。
綜上所述,校園文化建設是在教書育人這個主體環(huán)境下,以師生為主體,以教育為導向,以學校支持和管理為輔助,全面培養(yǎng)學生健康人格為目的,由全體校園人共同創(chuàng)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的總和及其創(chuàng)造的全過程。按照表現形態(tài)把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可分為高校物質文化、高校精神文化和高校制度文化。
營業(yè)時間: 主營業(yè)務:
周一至周五:9:00—18:00 視覺設計 展廳設計 商業(yè)空間設計
周六、周日:9:30—17:30 活動策劃 辦公空間設計 校園文化建設